“暮春三月,浙江宣传江南草长,浙江宣传杂花生树,浙江宣传群莺乱飞。浙江宣传”三四月份的浙江宣传江南,杏花、浙江宣传b站桃花、浙江宣传梨花争相盛开,浙江宣传无边丝雨之中,浙江宣传人们的浙江宣传游兴不减反增,徜徉于春色里,浙江宣传不免心旌摇动、浙江宣传陶醉其中。浙江宣传于是浙江宣传乎,很多网友说:“你一句春不晚,浙江宣传我就到了真江南。”
“杏花春雨江南”,最早出自元代虞集的一首词。整首词少有人知,而这6个字、3个名词,组合在一起,却成为“何以江南”的生动答案,诠释了人们心中江南的经典画面。
千百年来,人们为何钟情于“杏花春雨江南”?它究竟美在哪里?又传递出怎样的意境?
一
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关键词:“杏花”。书画家程棨说:“余尝评花,知网以为梅有山林之风,杏有闺门之态。”杏花以其端庄雅致、温柔朴实的闺秀气质,为历代文人所钟爱,成为古典诗词的意象之一。
杏花里有春光无限。“春日游,杏花吹满头。”杏花尚未绽放时,那饱满的蓓蕾便以一抹明亮的红,勾住了行人的眼球。每逢三月初花开时节,便争相吐蕊,粉白相间。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”“绿杨烟外晓寒轻,红杏枝头春意闹”。杏花在春日爬上围墙,在枝头嬉闹着,展现其独有的娇俏倩影,成为春日的绝佳点缀。
杏花里有烟雨潇潇。公元1186年,年过六旬的陆游在西湖边一个客栈里写下《临安春雨初霁》,诗中“小楼一夜听春雨,优酷深巷明朝卖杏花”成为千古名句。和陆游同时代的僧人志南,也将“杏花”“春雨”连用。一日他拄着拐杖走出寺院,看到无边春色,写下“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”。“开遍杏花人不到,满庭春雨绿如烟”,有了杏花的装点,春雨便多了一份娇柔;“客子光阴诗卷里,杏花消息雨声中”,有了烟雨作衬托,杏花也添了诗画意境。
杏花里有生活美学。对古人而言,杏花不但可赏可观,还可亲可玩,是春日不可或缺的风雅“单品”。少女期待头戴杏花点缀妆容,“东家小女贪妆裹,听买新花破晓眠”;少年与杏花、笛声为伴,“杏花疏影里,吹笛到天明”,情致潇洒,尽显风流;人们身着素衣,闲坐庭前,“一帘絮影轻似梦,素衣闲坐赏杏花”……对画家来说,杏花则是各展所长的“同题作文”,以“杏花春雨江南”为例,吴昌硕、李可染、钱松喦等都有画作。
吴昌硕《杏花春雨江南》 图源:“深圳市书法院”微信公众号
二
再来说说“春雨”。中国古人非常善于听雨,不少地方都有“听雨轩”。雨中的美,江南一带展现得最为细腻透彻。江南的春天,细雨如丝如烟,一场春雨落下,江南神韵愈加灵动。
雨,隐入天地山水。烟雨与江南美景相遇,带来独特的美感,形成东方特有的审美情趣。一个“烟”字,道尽缥缈与轻柔。“烟雨入江南,山水如墨染”,朦胧的山、缱绻的水,湿润的水汽氤氲,给江南山水风物增添了一分仙气,如同一幅疏密有致的水墨画。所以,苏轼感叹“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”,多数人赞同“晴湖不如雨湖”的说法,很多游客还特地去嘉兴南湖登烟雨楼。
烟雨当中,还蕴含着色彩之美。近日周杰伦在杭州开演唱会,他在《青花瓷》中唱道“天青色等烟雨,而我在等你”,让许多人体会了天青色的意境。除了天青色,还有烟雨灰、晓山青、黛子粉,可谓江南之色,烟雨中最盛。
雨,落在人间日常。走进古诗词中听雨声,意蕴万千。“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”,是钓者的闲适,也是张志和的潇洒;“雨中山果落,灯下草虫鸣”,是王维的禅意;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是苏东坡的达观;“一竿风月,一蓑烟雨,家在钓台西住”,则是陆游的志趣。
或“负暄檐宇下,散步池塘曲”,或“听风听雨小窗眠”,烟雨仿佛让世界按下了暂停键,让我们在匆忙生活之余,得以出离片刻。
雨,滴上眉间心头。面对烟雨,有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喜悦,也有“无边丝雨细如愁”的烦恼。因此,有人说听雨,是雅事,也是心事。陈继儒在《太平清话》中提到焚香、试茶、洗砚、鼓琴、校书、候月等二十四雅事。其中,听雨,排在第七。明代书画家沈周则写了《听蕉记》,分享“雨中听蕉”的妙处。“燕子不归春事晚,一汀烟雨杏花寒”,对于易逝春光,戴叔伦不禁感慨。
空山听雨、竹斋眠雨、对床夜雨、疏雨梧桐……种种场景,种种际遇,谁的人生没有经历过几场难忘的雨?
三
再来说说最后一个词:“江南”。有人说,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,都有一个江南。江南是一代代人打拼过、耕耘过的“人间乐土”,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用诗词歌赋画全面构筑的意象“发光体”。
最难忘是江南忆。“人人尽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。”如果未曾到过江南,它或许是一抹难以割舍、总会浮上心头的想念;一旦到过江南,它便成了相逢恨晚、久久不能忘却的“第二故乡”。在世人眼里,江南早已不是一个地理概念,而是美好的代名词、梦想的栖息地,无论身在何处,江南就在梦里念里。
一生中曾三次赴任江南的白居易,暮年依然感慨“能不忆江南”“何日更重游”“早晚复相逢”。从杭州调任密州的苏东坡,一朝酒醒登楼,眺望春色烟雨,依稀身处江南,则用“诗酒趁年华”来宽慰自己。柳永的一首《望海潮》更是写尽江南风情,相传引得金主完颜亮向往不已,竟率兵南下。
那么,杏花春雨时,何以最江南?画家徐悲鸿曾经自题联“白马西风塞上,杏花烟雨江南”。有观点认为,“杏花烟雨江南”可能出自“杏花春雨江南”。关于江南的诗词名句很多,为何“杏花春雨江南”一句能跻身“顶流”之列?笔者认为,这句话以“列锦”手法将美好风物的代表进行组合构图,产生“诗中有画”的意象,试想当南方杏花开时,北方仍然春寒料峭,乍见江南春色、蒙蒙细雨,怎会不沉醉其中?
再者,这句话看似字字平凡,却既有视觉,也有听觉、触觉乃至想象,于不动声色间动人心魄。这恰恰是文字的境界,类似之句还有“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”“小桥流水人家”“江湖夜雨十年灯”等等。
最期待是新江南。近些年来,浙江正在打造“诗画江南、活力浙江”省域品牌。如何在区域形象传播中,擦亮一个“音形义”兼具、熠熠生辉的新江南?在文艺作品中融入江南元素,在不同场景下强化江南意象、传播江南美学,不失为有益尝试。如,舞剧《只此青绿》、舞蹈《碇步桥》、电影《草木人间》,乃至杭州国家版本馆的青瓷屏扇,以现代艺术形式生动演绎江南意蕴。
杏花春雨江南,重重似画,曲曲如屏,思之愈深,品之愈醉。最美人间四月天,尽管江南杏花渐落,但“花落春仍在”,不妨趁微雨时,抓紧去感受如诗如画的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