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牛粥、翻开清蒸鱼、两千烤兔头、年前煨鸡汤……2000多年前的食谱中国古人吃什么、怎么吃?出土于湖南省沅陵县虎溪山一号汉墓的翻开简牍《食方》,记载了西汉初期湖湘地区的两千百度网盘食物烹饪方式。一枚枚竹简,年前将古人与美食的食谱故事娓娓道来。
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春龙介绍,翻开虎溪山一号汉墓的两千墓主是西汉第一代沅陵侯吴阳,这里出土了1300余枚简牍,年前其中包括记录当时各种肴馔制作方法的食谱简牍300余枚、约2000字,翻开后被简牍整理者命名为《食方》。两千
由于埋藏地下时间长,年前这些竹简朽坏严重。经过文保工作者的修复,竹简上书写工整的文字清晰可辨,释读出的天眼查食谱内容丰富有趣,宛若一本沅陵侯府的“美食烹调大全”。
“虎溪山汉简《食方》记载的食材丰富多样,既有谷物,又有马、牛、羊、鹿、鸡等动物性食材,还有作为调味料的虎扑盐、醋、酒、肉酱汁等。”张春龙说,《食方》中呈现的烹制流程十分考究,从宰杀动物到处理食材,再到妙用佐料和精致摆盘,体现了汉代贵族“食不厌精、脍不厌细”的饮食习惯。
“古代贵族的饮食文化里,煮饭都十分讲究。”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简牍整理工作人员杨先云将《食方》中几枚记载烹制主食的简牍译成现代文,大意为:“将米淘洗直至水清,沥干后放置一会儿,先蒸底层的米,再反过来蒸一遍。随后将蒸好的米从蒸具中拿出放在盎中,或者放置在素巾之上,扇排蒸汽,继续添水后再正反各蒸一次。”
“精选细淘、反复蒸制,只为让米饭能达到最佳口感,足见西汉贵族在饮食方面的追求。”杨先云说,这种追求还体现在对食品原材料安全的重视。《食方》中,常见“去其毛”“以水洒之”“斟去其沫”“去其皮肠”“去其足及萃”等,说明古人在烹饪时十分注重食品卫生。
《食方》包括多种常用烹调方式,如蒸、煮、煎、烤、熬等。“现代人喜欢撸串,汉代贵族也同样喜欢烧烤。”杨先云说,“古人会用竹签将处理干净的肉类串起来,放在火上炙烤,再用调料调味。”她举例介绍,“茱萸”“木阑”等是《食方》中常见的辛味调料,体现了湖湘地区喜辣的饮食习惯。此外,还记载了古人处理食材的小技巧。如何将猪毛处理干净?——“烧齐毛……以手逆指之掾”。杨先云介绍,古人去除猪毛时,会先用火烧,再用手逆向薅拔未烧尽的边缘部位毛发,而鸡毛则是用热水烫,这样可能更省力。
“《食方》详细记录了西汉初年各种食物的加工方法,直观展示了西汉王侯贵族的饮食习惯,填补了古籍中有关古代食物制作流程记载的空白。”杨先云说。
(据新华社电 记者张格、白田田)